不断为印刷业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好人才成长环境

06/09 bs

经中宣部干部局批准,由中国印协组织开展的工程系列印刷工程专业初中级职称评审工作今天上午进行。今年的评审工作,本来春节后就计划进行,但受疫情反复的影响,时间上做了多次调整,给各位评委添了麻烦,在此,感谢各位评委的大力支持。职称评审工作既是衡量行业从业者技术水平和素质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行业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力量。做好印刷工程专业职称评审工作,对于加强印刷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印刷技术革新创新、促进文化强国和印刷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部领导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多次作出指示,为工作深入开展指明了方向。借今天评审会之机,我和各位专家作一个交流。

一、我国印刷业职称评审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工作水平亟待提高

对人才的绩效考评和职称晋升激励,是各行各业培养人才、发掘人才、发挥人才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公务员领域有成熟的职务职级晋升制度,高校老师成长中也有规范的职称认定程序。职称制度是全球通用的技术能力专业性证明,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和不断的探索改进,现在已经臻于完善。对于带有制造加工业属性的印刷业来说,40年来实践证明,推进职称制度不仅极有必要,而且不可或缺。大家都知道,我国印刷总产值由改革开放之初的不到50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38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二位,企业数量由1.2万家发展到近10万家,这与印刷业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是分不开的。据测算,截至2019年底,我国印刷行业共有258万从业人员,技能人员(即技术工人)约100万人以上,其中,专业技术人员约有10万人左右。从比例上看,与其他制造加工行业相比,这个数字偏低。比如,根据有关数据,汽车行业、医药行业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者超过50%。我觉得,其中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大部分企业技改速度慢,需求程度低;另一方面,与我们行业职称评审机制不完善,注重高端人才、忽略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有相当的关系。在一些印刷业高度发达的国家,比如德、日,都有相当完善的职业教育培训、职称晋升制度,走职业技能和专业技术发展管道,不仅可以进入社会较高层次,而且生活无忧、受人尊重。我们在这方面差距还较大。这使得印刷业职称评审工作长期以来进展不快、影响不广,难以满足印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目前,在我国新闻出版业人才评价体系中,中宣部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等高层次人才工程项目,新闻出版署有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有“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印刷行业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中国印协有毕昇印刷技术奖等。可以说,高端人才的评价标准和推选渠道是比较充分和畅通的。但面向广大印刷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管理,无论在制度设计、统筹推进,还是在渠道疏通、宣传引导等方面,都有一些短板,需要在观念和体制上加以克服,更好地发挥职称评审对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激励作用。

中国印协从2012年开始,积极参与印刷工程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工作,逐渐破解了印刷产业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奇缺的困局;从2018年开始,我们又受委托组织了印刷工程专业的初中级职称评审工作。截至目前,全行业共有80多位同志获得副高级职称,10多位同志获得正高级职称;308位同志通过初级职称评审,获得助理工程师职称,66位同志通过中级职称评审,获得工程师职称。初中级职称评审,提升了印刷专业技术人员的自信和地位,一定程度上增添了产业的整体技术含量。这使得曾经一个时期,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要拿在其他有关行业考评的中级职称,到我们这里参评高级职称的历史得到了终结。但这些工作成就,与我国印刷业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需求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可发展空间,还有一些遗留的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印刷行业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取消后,行业的职业技能等级如何认定及转评问题,一直没得到较好解决。再比如,申报人员参评的基本情况差异较大问题还是常态,这几年中,申报者年龄最大的59岁、最小的24岁;从业年限最长的达40年、最短的仅1年;学历从中专、高职高专、本科、硕士到博士,均有申报同一等级职称的情况,等等。这反映出,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着长期积压的“饥渴”问题,甚至存在长期从事印刷专业技术工作,年届退休时仍没有任何职称的现象存在。虽然产业的智能化推进和“无人工厂”建设一定程度上在破解着人才供需的“魔咒”,但一个成长型、朝阳型行业,如果没有一支高素质、接续有力、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难以实现,产能增长的瓶颈难以突破。这也是我们目前制定“十四五”规划中备受困惑的短板弱项问题。

当然,对于印刷人才的认定、培养和激励,很多企业在进行着有益的探索,给我们提供着借鉴。北京华联,就做的很好。他们有一名大专学历的80后员工,叫李焕兵。他曾经是一名平版印刷工,参加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时,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该同志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企业“水性涂布香味技术”专利的研发,参与了超声波双张检测系统的技术创新,在公司首先推动引进免酒精润版液替代传统润版液技术,大大降低了VOCs排放,等等。随着技能水平不断提高,该同志目前已成长为车间副主任,去年还获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公司目前正为他申报北京市户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人才培养激励体系建设,很多企业正在营造一个良好的鼓励人才脱颖而出、支持人才大胆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可见,职称评审事关人才评价体系建设,关乎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专业技术人员来说,这项工作与其福利待遇、职业规划、职业荣誉密切相联系,是其事业发展的一个“源头活水”;对企业来说,这项工作关系到技术创新力、人才凝聚力和产能竞争力的纵深发展,因此,地位关键、意义重大。希望各位专家,站在文化强国、印刷强国建设的政治高度来思考这项工作,集思广益、建言献策,多帮我们出主意、想办法,切实把这项事关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千秋事业做好。

二、以扎实的职称评审工作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印刷业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要求三重任务相叠加,为尚处发展初期的职称评审工作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做好职称评审工作,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引导行业坚持正确方向。评审工作要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出版导向,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树牢担当精神,做到务实创新,以高质量评审工作,推动行业不断地涌现出新时代领军人物,为文化强国、印刷强国建设奠定坚实的人才队伍基础。

(二)推动行业加快转型升级。目前,印刷生产正加快由单一机械化设备生产向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连线生产、系统集成生产转变,企业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正加速变革。行业的转型升级迫切需要一支专业化的技术人才队伍来支撑。这几年,我们明显地感觉到,企业对新技术的渴求期盼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的强烈,发展的危机感从未像当前这样迫切。一些头部企业极其重视人才在自主创新、科技研发中的关键作用,企业科研院所、各种革新小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的甚至超过研究机构、高校的科研能力。比如,上海紫丹和鹤山雅图仕,早在“十二五”之初,就投巨资设立研发部门,问题导向、弥补短板,着眼长效、启智开源,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内生增长动力持续加强。这为我们的职称评审工作带来很多启示。希望各位专家多到这些企业去观察去感受,既帮助他们总结经验,也汲取有益的办法来推动我们的评审工作。

(三)推动印刷技术创新革新。一个企业在科技创新、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方面走得远,一定在人才培养、使用方面有战略眼光、有大量的投入;一个企业如果长期战略定位游移不定、科技进步表现不佳、市场开拓能力不足,一定存在着人才、科技领军队伍建设投入不足、协同不够的堵点。这是企业转型成长的铁律,概莫能外。要通过高效的职称评审工作,为广大印企在技术创新、专利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等方面增添动力活力,推动他们克服困难、提升产能。

(四)推动传统技艺传承创新。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标志性文化事件。“光与电”基本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但“铅与火”并非落后生产力的遗存,其内蕴的工艺智慧、环保因素、技能技巧,仍有许多我们目前难以企及、应借鉴之处。比如,雕版印刷、木板水印、珂罗版印刷等工艺及产品就正在成为高端文化市场、文博领域的宠儿。但目前,这类专业人才存在断档的危险,师傅寻不到,年轻人不爱学。因此,要发挥好职称评审工作在传承创新优秀印刷文化方面的放大器作用,在评审工作中尽量考虑、有所倾斜。

三、几点要求

几年来,在中宣部干部局、印刷发行局关心指导下,中国印协在初中级职称评审方面,做了些工作,取得了些成效,但在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希望借这次评审,推动职称工作机制建设上再上一个台阶、工作成果再迈一大步。为此,我提几点注意事项:一是坚持正确导向。要把握好人才工作导向,切实体现党对印刷业的领导。要通过优质的评审工作,传承好印刷业红色基因,筑牢理想信念之基;要围绕产业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方向,评选出行业产业亟需的高素质人才。二是不断完善标准。要结合长期需要和近期申报情况,完善评价思路,创新评价机制,逐步制定一套科学、完整、有效的人才评价标准。工作中,既要突出专业技术人才、精益管理人员的工作实绩、带动作用,也要对长期奋战在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多些合理倾斜,发挥好评审工作的“指挥棒”作用。三是做到公平公正。要遵循“客观、公平、公正、准确、保密”基本原则,用标准这把“尺子”衡量参评人员,对专业、学历、任职资格年限、技术成果、业绩贡献等认真把关,自觉维护评审工作的严肃性权威性指导性。

让我们着眼行业需求、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创新机制,把我们在树立正确评价理念、建立创新评价机制、畅通评价渠道、积极发挥人才评价作用等方面的工作举措传递给全行业,不断为行业营造人才成才的良好环境,助力文化强国、印刷强国建设。

我代表印刷中级职称评委会和中国印协再次感谢各位的支持!

电话咨询
画册展
包装展
手提袋